发布时间:2025-05-12 点此:990次
西安70多岁的王老太太想找律师打官司,不料却被一家法令咨询公司事务员找上门签约,随后堕入长期的退费纠葛。
事务员拿着合同上门服务
交了6500元连案都没立成
5月7日,王老太太告知华商报劲风新闻记者,因与别人有财产胶葛,上一年6月她想申述对方,四处咨询律师,问了几家律所都让上门去面谈,因为年岁大跑不动就没去。一次网上咨询时碰到了西安市高新区一家法令咨询公司的事务员,两边聊了半响,事务员说托付给他们官司包打赢,能够上门服务。之后,“热心”的事务员天天联络她,几天后就拿着合同上门来,所以两边签了约,王老太太当场转了6500元服务费。
在托付合同上,记者看到,法令咨询公司承受托付为案子的民事诉讼署理人,代为派遣律师参加诉讼。署理服务费6500元,合同服务期限为立案、一审、二审及履行。合同盖有法令咨询公司印章,收费开具的是收款收据。
据王老太太介绍,上一年7月在事务员的陪同下,前往法院递送申述书立案,其时事务员告知法院的人自己是律协的。后来法院说资料不全立不结案,她就把申述书拿回了家。
“签合同后就成立了个小微信群,一向都没见到律师,公司说开庭的时分律师才会来,他们终究有没有持证律师我也不知道。”王老太太说,其时签合同便是为了找律师打官司,后来发现申述书上并没有署理律师的姓名,并且既然是法令组织,为何还会呈现资料不全这种状况,感觉服务并不专业。越想越不对劲,她就拨打了110报警,并向咨询公司提出了退费要求,对方以为她单方面解约,不赞同退款。
之后,王老太太屡次拨打12345投诉,丈八商场监管所进行了调停,咨询公司赞同退款1000元,王老太太的诉求是3000元。因为两边不合太大,商场监管所停止了调停。现在退费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王老太太很懊悔,信任了“热心”的所谓上门法令服务,现在官司没打成,还为退费扯皮了这么久,丢失了钱和时刻。
法令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
不能直接署理诉讼出庭辩解
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呈现了许多法令服务公司、法令咨询公司,它们与法令事务一切何差异呢?
针对法令服务商场鱼龙混杂的现象,上海、河北等地司法、消协部分曾宣布警示,警觉法令咨询公司贱价引流、虚伪许诺等不良现象。
据了解,律所与法令咨询公司存在实质差异,两者资质与事务范围不同。律师事务所是依据《律师法》建立,由司法行政部分颁布执业许可证,律师经过律所一致承受托付,从事诉讼署理、法令顾问、法令咨询等专业法令服务。而法令咨询公司归于商业企业,由商场监管部分核发营业执照,事务范围主要是供给法令信息咨询、代写法令文书等,不能直接署理诉讼、出庭辩解。律师事务所门口应悬挂司法行政部分颁布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许可证上清晰标示执业组织名称、负责人、执业证号、有效期限等信息。而法令咨询公司是由商场监管部分颁布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不会呈现“诉讼署理”“律师”等字样。
业内人士表明,现在法令咨询公司遍及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商场监管部分对其处理经营者的资质无特别要求,司法行政部分也未能参加准入检查,职业服务行为短少应有的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和处分机制,法令咨询服务职业变相处于彻底敞开状况,导致当事人在获取法令服务权益受损时,极或许呈现维权困难的景象。
因而,签合同之前要留意鉴别,以防受骗。
挑选法令咨询公司应留意“三看”。
一看证件:正规律师均持有司法厅颁布的律师执业资格证,当事人能够依据律师执业证号码到当地司法局的官方网站上查验真伪。
二看场所:“假律师”常活泼于看守所、交警大队、医疗组织邻近,借机吸引事务。当事人如需寻求律师协助,主张到正规律师事务所处理托付。
三看手续:正规律师事务所会与当事人签定正式的《托付署理合同》,并开具等额的署理费发票。
需求法令途径保护本身合法权益时,主张经过正规渠道和程序寻求法令协助和服务,擦亮眼睛看清是律师事务所仍是咨询服务组织,防范法令咨询服务的各种圈套。
华商报劲风新闻记者 李琳
相关推荐